青师成长屋心理学读书会第三十一期活动于2025年3月12日15:30——17:30在第一实验楼501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教师刘立峰带领,阅读内容为《自我成长的力量》:妈妈是怎么“杀死”你的;你这么要强,一定没人好好宠过你吧。
01 活动内容
活动伊始,依旧是通过冥想来开启本次的读书会。随着舒缓的音乐以及刘老师轻柔的引领,大家躁动的气息逐渐平缓。五分钟的冥想逐渐结束,大家缓缓地睁开双眼,本次读书之旅也正式开始。
妈妈的爱像是一把双刃剑,温柔与严苛并存。她如春日暖阳,在疲惫时给予温暖怀抱,用细腻母爱滋养我们成长;又似寒冬严霜,以过高期望和强势态度,在不经意间刺痛内心,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爱与伤害交织,构成复杂的母女羁绊。
在《自我成长的力量》中: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杀死”我们了;她不允许我们成为自己,做自己。”
不能闲着,闲着是罪恶的,是不被允许的……
不能享受,你要是敢享受,我就敢骂你……
不能依赖,不能亲近,不能有人爱……
当我们呱呱坠地,妈妈便开启了一场特殊的 “杀戮”。她为我们挑选衣物,却从未问过我们喜欢的颜色;她安排学习计划,却未考虑我们真正的兴趣所在。她不允许我们成为那个原始、纯粹的自己,做随心所动的事。
但这 “杀死” 我们的背后,是妈妈害怕我们受伤的小心翼翼。她用她的经验,为我们筑起一道看似束缚的墙,以为这样就能护我们周全。在她眼中,我们是脆弱的,只有按照她规划的路线,才是对的。
随着年龄渐长,我们渴望冲破这层 “枷锁”,去追寻自我。这过程中,难免与妈妈产生碰撞。可当我们静下心来,会发现那一道道 “禁令”,是妈妈深沉的爱的体现。我们要做的,是在坚持自我的同时,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在成长的道路上,与母爱达成和解,找到属于自己,也属于亲情的平衡。

02活动分享
大家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持不同的看法:
刘熙蕾同学认为书中的母亲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做法相似,讲述了许多儿时自己和妈妈的故事,共鸣了曾经的自己。
周慧怡同学并不是很认同书中的观点,她觉得母亲是一个温柔和善的角色,认为书中将母亲描述的过于严厉。
黄虹穗同学认为母亲可以用更温柔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例如当妈妈在对不想去上学的孩子说“你咋不上学呢,小孩子就是要上学的,人家都上学”的时候,在这一刻,母亲有没有透过不想上学的表面行为去看孩子有这样举动的原因,有没有尝试去理解孩子,这个方面很重要。我们要在人的层面与她人相遇。

03心灵智趣盒
潜意识:潜意识是心理学术语。“人类的本能是大脑的一种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觉察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相关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04活动总结
《自我成长的力量》一书中提到 “你这么要强,一定没人好好宠过你吧”,看似无心,却精准戳中了我们因童年缺失而筑起的心墙。但这并非我们人生的终章,过去的遗憾与外界的评价,是成长路上的坎坷,更是蜕变的契机。我们要学会重塑自我认知,打破过往的束缚,真正拼凑出一个无需依赖她人认可,由内而外完整且强大的自己,书写属于自己全新的成长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