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全国上下全力以赴齐心抗击疫情
大学生们的开学日期正接连来临
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非常时期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等情况
炮制出新型网络诈骗“套路”实施诈骗活动
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面对这些犯罪分子一定要提高警惕
请教科学子们紧跟着步伐
来看看这些“新套路”谨防上当受骗
新型网络诈骗的类型
利用爱国之心进行诈骗
当代大学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群体,不少大学生们都希望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些诈骗分子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冒用红十字会或民政等部门的名义,将链接做成“官方”的捐款界面。通过网上捐款的方式,向大学生发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学生的爱国之心进行诈骗,诱骗学生进行捐款并继续转发诈骗链接信息。

利用孝心爱心进行诈骗
疫情期间,淘宝、朋友圈微商等网络平台出现了大量售卖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卖家。这些网络卖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高校大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独立购买能力,在防疫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对父母、亲戚、长辈的关心关爱被利用。学生轻信网购卖家的信誉,致使被骗后并不知情,甚至天真等待自己“抢到”的物资正在到来的路上。

利用对老师的信任之心进行诈骗
疫情发生以来,为切实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高校相继延期开学并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线上教学。诈骗分子采用非法手段通过学生班级或家长微信群、QQ群等媒介假冒学校授课教师或辅导员身份,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或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缴纳费用,致使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诈骗分子有时使用与老师一模一样的头像和用户名,迷惑性极强。

利用毕业生求职的急迫之心进行诈骗
每逢毕业招聘季,形形色色的就业诈骗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散播。加之今年疫情之下,就业节奏被打乱、就业工作无法按照往年模式开展,学生不能返校、不能亲自前往用人单位洽谈,极易导致高校毕业生求职时上当受骗,钱财受损。诈骗分子利用毕业生的急迫心理,在各种媒体上刊登虚假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对用人要求一般比较低,而且待遇优厚。当学生成为应聘者,对不法分子建立起信任,诈骗分子就会向学生收取服务费、培训费、建档费、体检费等费用。学生一旦交钱,诈骗分子便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无法兑现工作岗位,随后逃之夭夭。

花式诈骗套路
网络游戏诈骗
诈骗套路:在游戏中发布“低价出售”游戏内的装备、游戏币或是游戏账户来吸引玩家。买家付款后,对方还会以交纳保证金、押金的方式反复要钱或直接关闭账号消失不见。提醒:类似于游戏账号、QQ账号等的虚拟物品本身就是看得到、摸不着的东西,网络购买更是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隐患,应避免过度沉迷游戏。在互联网上交易游戏装备或者游戏账号时,一定要使用游戏官方经营或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如果游戏本身没有经营或者授权给第三方平台,最好咨询游戏的官方客服,寻找官方认可的交易渠道。

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套路:诈骗分子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等渠道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当受害人轻信其虚假宣传后,诈骗分子即要求受害人在某网络平台上购买特定的物品进行刷单。其中购物所需费用即本金由受害人支付,诈骗分子承诺在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同返还受害人。完成最初几单任务后,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返还本金并支付小额报酬。随着受害人刷单量不断增多,诈骗分子最后会以未完成任务量、网络故障等诸多理由不按事先约定返还本金和报酬,而是要求受害人继续刷单并投入更多的本金,使其越陷越深,直到受害人意识到被骗。提醒:网络刷单本就属于失信违法行为,切不可从事此类工作,当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号码等留存提供给警方,以便警方侦查。

网络贷款诈骗
诈骗套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贷款已成为不少人借款时的第一选择。不法分子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散发虚假广告,如月息低,无需担保,骗取受害人关注。再以手续费、押金、刷银行流水账等名义故意制造借款人违约,通知发生逾期。要求大学生一次性还清本金、利息、违约金、催收费,若不还钱,就对其采取骚扰、威胁、非法拘禁等手段进行诈骗。提醒:网上提供低息贷款需先缴纳手续费等费用的都是骗子。

回馈粉丝红包返利诈骗
诈骗套路:骗子会利用一些具有一定粉丝量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布回馈粉丝活动,实际是简单直接的红包返利活动。在返利过程中,受害人会以加钱提高档位,或者以转错、手续费、激活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再转账,直至骗局败露,受害人被拉黑。
提醒:要有正确的经济价值观,认识到努力劳动才有回报,付出才会有收获的正确理念。对网上所有主动接近的人打一个问号,心里嘀咕一下这人是不是要骗你,这样慢慢的形成风险意识。

谨记防范措施
律不轻信
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微信、短信,不管犯罪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一律不听不信。要及时挂断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犯罪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律不透露
无论什么情况,不轻易泄露个人及家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律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使用常识,对于陌生人要求提供验证码、扫描二维码等情况,一定要做到绝不提供,绝不转账,确保卡内资金安全。
疫情当前
防疫和防骗同样重要
防疫不放松 防骗需警惕
知悉诈骗手段 谨防上当受骗
待就业的学生 宅在家里的学生
以及有助学贷款需要偿还的学生
都极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时刻保持警惕 切莫让骗子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