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师教科院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智慧课堂新生态

来源:课程建设 2020/03/05

2020年初,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一场大规模、多样化、普及化的智慧教育在全国教育界悄然开展,这场风潮把曾经少数技术人才掌握的智慧课堂技术推广到了广泛的师生大众,智慧课堂的技术价值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打破了智慧教育需要配置高端信息化设备和系统的传统认知。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让教师成为智慧课堂实施主体的全新教育模式走上了历史舞台,也给智慧课堂带来了结构性的改变。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是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在这场智慧课堂技术革命的过程中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新生态。

1. 积极开展智慧课堂探索与实践

教育科学学院主动推进云课堂建设,自2019-2020学年第1学期就以云教材开发为重点推进云课堂建设,在此基础上,于今年2月3日起组织全体教师通过蓝墨智能云教材平台学习线上教学组织与管理操作,并按照教研室主任负责首学、结合“传帮带”的原则,遵循“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思路,研究如何通过云课堂的建设持续强化学校职教师范教育特色、深入推进智慧课堂改革。教育基础教研室通过自开发课程爱课程网线上教学、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端、云教材开发、云班课轻直播等多样化网络在线课程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完成了本学年第2学期全校师范生需要开设的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2门最具职教师范教育特色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工作,完成了《教育学》《心理学》2本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云教材线上开发使用工作,并在全校师范生中建立了100 个行政班的云班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全力保障本学期全体教师网上教,数千学生在网上学,促进传统课堂向“互联网+智慧课堂”转变。

2.普及应用智慧课堂技术有效支持教育活动实施

智慧课堂技术的普及是提供便利工作平台的有效支撑,只有在技术支持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之后,才能实质推进智慧课堂教育活动的实施。教育科学学院为有效普及应用智慧课堂技术,从2月10日起组织教师分项、分组学习在线授课技术,蓝墨轻直播、超星在线课程制作,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授课软件使用方法前后累计培训20余场次,在教师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并不断的摸索后形成教科院自己的线上授课模式,并于学校网课开课首日3月2日推出吉林工师教育科学学院线上教学操作教程公众号面向全社会发布,该公众号迅速引起了社会反响,关注率与转发率持续上升引发了广泛关注,于3月3日被“云教学大数据研究”公众号转发全国推广,两天的关注量达到了6000余次。

3.实行本科生“三导师”制培养,创新“小组在线辅导”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科学学院努力探索具有吉林工师特点的教育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专业学生中实行“三导师”制度,即每位学生都要配有课程导师、科研导师、职业导师。“三导师”制旨在专业成长、学术提升、职业实践等三个方面给与学生重点指导和帮助。从2月1日开始,学院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导师制优势,实行“小组在线辅导”学习模式,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业特点、就业去向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在课程导师、科研导师组群内实行全天小组在线辅导,实现网上学习资源共享、组织群内讨论,并形成录屏视频便于回看、分享。职业导师对所带学生进行远程“一对一”指导、预约授课等在线教学形式,探索实施个性化网络教学。

4.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量化数据监测

智慧课堂技术为量化人才培养目标,给出科学、系统、有效的量化标准提供了可能。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动态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建立学生学业量化数据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全面、系统、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务人员管理等各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科学学院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建立学生反馈机制为重点,以在线课堂数据监测图谱分析为抓手的数据监测体系,着力推进教学相长的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建设。主要方式是建立以班级学委、其他班干部为骨干的在线课堂教学监测信息采集员队伍,信息采集员负责对教师授课的精神风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生出勤以及教学效果等观测点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反馈给教学秘书,并在每一节课提供在线课程链接入口给学院教学督导,便于督导同步在线听课。分院教学督导集合信息采集员反馈意见、自身听课情况,观测教学督导云平台后台数据分析图谱,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量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