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师范基础 吉工师教科院

来源:专业建设 2018/06/25

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夯实卓越师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质增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018年1月20日,党中央专门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可以看到,国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工作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和支持,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一、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国必先强师”的时代强音已经发出。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师资的重要使命,是培养教师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师范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实现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培养达到专业化标准的师资队伍是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改革方向和创新点。同时,作为一名“准教师”的师范生,要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顺利展开教育教学工作,除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提高师范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一般来说,教学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教学的设计技能,主要表现在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课堂教学的组织技能,包括导入、讲解、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技能等;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顶岗(就业)实习以及综合社会实践等;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

二、本校教育学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的有益探索

我校教育学专业自2007年设立以来,始终秉持师范教育宗旨,在加强专业建设同时,不断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特别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坚持以校内实践训练平台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依托,以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环节为重点,以赛促练为检验标准,以校内校外教师合作指导为保证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保障了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一)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帮助学生感知教学理论、进行技能、方法、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教育学专业经过近三轮的调整,从自身特色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构建了完整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包括教育类企事业单位考察与实践、心理咨询与测量实践、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设计、教育经典案例赏析、教育文献检索与学年论文、办公自动化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8门专业实践类课程;文字基本功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3门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与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合计学分达到42学分,占实践类课程学分的80%,占课程总学分的25%,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有很大提升。

(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教育学专业依托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以及职业教育史馆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在教育类企事业单位考察与实践、教育文献检索与学年论文以及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中,组织学生参观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职业教育使馆,熟悉职业教育历史以及杂志社编辑工作流程,杂志社编辑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实践。教育学专业还积极展开与长春市二中专、吉林省仁爱心理学校、长春市第七十中学、长春市快乐宝贝成长园、东师理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校企校合作,每年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学生教学观念及教学技能得到很大提升,取得良好实习效果。

(三)实行三导师制

教育学专业在原导师制基础上,建立三导师制。学业导师(专任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导师(杂志社编辑老师)负责学生的科研及写作能力培养,就业导师(辅导员及中职学校校长、骨干教师)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三导师的密切配合,教育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科研、就业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

(四)开展教学技能竞赛

近三年来,教育学专业每年都举办学生教学基本功、教案设计、微课教学大赛等系列赛事,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锻炼学生的教学技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展示了学生的风采,达到了以赛促练的目的,成效显著。

三、加强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就像没有人愿意在骑自行车上坡的过程中一直不停歇,这样会使人崩溃一样,教学技能的训练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步骤,采取有效的策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联系教学实际,可以通过练习和反馈来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熟练水平。

(一)练习

练习教学技能不能轻易气馁,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练习。在练习之初,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教学技能本身的重要信息,进行教学技能的示范,学生在最初的练习中进行模仿、反复练习并内化于心。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新旧教学技能的习得是有区别的,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教学技能时,帮助学生创建“流”的学习体验,即像流水的波纹一样,有起有伏,不能一味的不间断的教授学生新的教学技能,而应该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教学技能之后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滑行”,熟练教学技能并产生自信,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教学技能的学习,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练习时间的间隔问题,并不是两次练习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有的时候练习的时间间隔稍微长一点,记忆效果更好。一般来说,练习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你多久使用一次这个行为。比如,你要教你的叔叔将照片插入到word文档中的指定位置,并且你想让他真正掌握这项技能,你应该让他每周练习1-2次这个任务,直到他能够完全依靠自己完成,这样能够有效地匹配他的使用频率,以便他能够回顾并使用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如果这样做不是很实际,至少你要将这些练习分散在数天里。这相当于学习与睡眠交替,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能够帮助人们巩固所学,所以,将实践练习分散在多天里,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一规律。

(二)反馈

为了使教学技能练习行之有效,还需要检查学生做的正确与否。这对于教学技能的提高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教学技能练习是错误的,还不如不练习。因为错误的技能会根深蒂固,而且在之后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忘记已经养成的习惯。

在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学习进行反馈时,要注意使用结构化目标和实际成果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可以通过反馈频率及多样化反馈来塑造学生教学行为;当需要评估学生表现时,尽可能地使用真实的任务。

学生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时,首先要确立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包括当即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按照目标有序的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完成一个目标总能看到下一个目标,并且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么,这也符合“流”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反馈,随着挑战水平的提高,学生将追求新的目标,并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通常多久应该得到教学技能习得反馈?显然只有期中、期末两次反馈的机会是不够的,教师在设计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时应该围绕结构化目标,设置大量的练习反馈点,尽可能地增加反馈频率,对学生形成反馈刺激,但是,增加出来的反馈频率最好提供多种不同的反馈方式,比如语言鼓励、角色反应、得分、小组展示等;当然,教师通过设置真实课堂情境,尽可能多的使用真实教学任务也是提升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减少学习损耗的好办法;教师无疑在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展现出较高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学自信心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辅导。

综上,只有高度重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积极创新培养方式,大力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让师范生在未来教师职业生涯中建立自信和优势,真正夯实卓越师资基础。

王 伟 王哲

2018年6月24日